主页 > 精美散文 > 正文

清明时节倍思亲

2022-01-15 12:32:14 来源:纽约文学 点击:4

 作者简介:蒋陈华 嘉兴本土作家

 

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,心中总是有悲悲切切酸酸楚楚的感觉挥之不去,在心头绕着、纠缠着。印象中,清明节前后,纷纷的细雨总会如期而至。仿佛有了这雨,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的悲凉。

 

回味少年时,清明节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,随风飘洒的细雨中,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,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,牧童站在道旁,一手握着鞭子,一手遥遥指着一间草房。草房上空,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。

 

这大概是源于《清明》这首诗吧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在我无忧的岁月里,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静的意境。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,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,挣断了线,便不见的无影无踪,到处也寻觅不到了。

 

 每年的清明我都会与家人回乡下祭祖扫墓,那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,那里有对我恩重如山却已故的亲人。踏上故乡的路,脚下青青的小草,田野绿绿的麦苗,地边黄黄的油菜花,一股青草的涩味就会扑鼻而来。

 

来到先祖的坟前,坟头荒无人迹,蓬蒿茅草在风中发抖,衰草和荆棘像鞭子一样地抽打着我们的心,黄土之下是异域,荒野之下是九泉。我的父亲、母亲都长眠在这里。

 

我闭上的双眼,仿佛看到了冥冥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。苍苍白发父母,寂寞地站在那里,布衫被风吹起,身子在风中发抖。也许他们正仰望苍天,渴望儿女孙们前来看望他们。

 

我不能自抑,忍住心里的悲切,在坟前,点起了香烛,摆开了祭品,父亲爱吸烟,我又给他点燃了一支香烟,隔着一层黄土,向他们祭拜。祭酒和果蔬是那样的寒酸,哀悼是那样的苍白。

 

我日思夜想的父亲母亲;如果心痛的感觉能换回见你们一面,我愿意一直痛下去,痛上百倍痛上百回又何妨?父亲、母亲,倘若一捆燃烧的黄裱纸,一堆黑黑的灰渣能捎去我抹不去的思念,我宁愿化作这飞舞的火苗、飘逸的灰。

 

清明过后,雨水增多,我们不能让九泉之下的父母,再像生前那样遭风雨的侵袭,于是,我们拔起坟上荒草,疏通坟前的水沟,捧起坟前的土,堆在亲人坟头,跪在亲人的身边,深深地叩头拜下,热泪流向面颊,思绪又回到了从前。

 

过去的时光难忘怀,父亲是个老好人,平时总是笑眯眯的,只知道干活,很少有主见,家里的一切事务,都有母亲安排,父亲和母亲两人劳碌了一生,原先想把穿风漏雨的住房翻建成一幢牢固的瓦房,结果计划没有实现,他们是带着遗憾,在四十年前,先后离开了世界。

 

母亲是个要强的人,一生勤快,在我印象里,她始终剪着短发,穿一身中式斜扣衫,围着围裙,从早到晚,忙里忙外,手勤脚快,从田间到家务,一刻也不消停,母亲不识字,却一定要把我培养成一个文化人。

 

我14岁那年,小学毕业,母亲一定要我上初中,当时家里困难,她想尽办法,向人家借了三担白米(四百五十斤),糶了以后,换成现钱,交了学费,让我到嘉兴城里上学。她常常在我耳边说:“不识字是睁眼瞎子。”

 

记得我去秀洲中学上学那天,临走时母亲语重心长地说:“好好读书,识了字将来有用。”朴实的语言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,让我受益终身,后来我终于走上一条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的道路,直到退休。

 

现今,我也年过耄耋。一生从教,教书育人是我一辈子的信念。母亲父亲没给我金山银山,但是给了我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财富。在坟前,我怀着感恩的心祭奠我已故的亲人。

 

我要告慰亲人:“爸爸、妈妈,你们的教诲,我会牢记心间,你们的夙愿,儿孙们早已替你们实现,破旧的房子早已拆掉,楼房已经盖好,还有深深的庭院,可以植树种花,比你们原先的设想要好上百倍千倍。你们的美好愿望在我身上得到了实现。你们的灵魂在我那里也得到了升华,你们的子孙个个都是有文化的人,两个小辈,漂洋过海,学成归来,正在为国家做着贡献。

 

每年的清明,我心中都会有酸酸的思念。有人说,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,越来越淡。我想,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。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,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。哪怕是十年、几十年,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、不见,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。

 

正因如此,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;清明时节的细雨,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,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。拜托清明的细雨,期望她如期而至,就算是陪着世人,每逢清明倍思亲而流的泪吧!

 


癫痫病哪家治疗的好啊
额叶隐源性癫痫病的治疗
哈尔滨哪里专治癫痫